金秋十月,秋風送爽,在這收獲的季節里,為了進一步探索小學數學教學改革與發展的道路,提升我縣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共享先進教學理念,交流高效課堂教學方法,江蘇省小學數學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戴厚祥)與睢寧縣小學數學名師工作室(主持人:盧清榮、張嬌、李曉飛)攜手,工作室全體成員及各單位數學骨干教師們齊聚睢寧縣實驗小學,以“走向生態結構化教學”為主題的聯合研訓活動于10月12日在報告廳拉開了帷幕。
活動由實驗小學李小倩副校長主持,此次活動采用線下活動+網絡教研的形式開展,共分為“課堂觀摩”、“理論引領”兩大模塊。
睢寧實小董文娟老師執教的《認識厘米》,針對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精心設計數學活動,讓孩子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體驗厘米產生必要性。尊重主體,為學生創設充足的學習空間,讓孩子們在量一量、畫一畫、比一比、估一估的活動中建立厘米的長度觀念。孩子們積極思考、大膽表達、敢于質疑,師生間精彩的對話、互動,孩子靈動思維的呈現,把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
睢寧實小張露老師的課堂是充滿智慧的,條理非常清晰,環節很緊湊,充分的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借助圖形理解算理,以形究理,幾何直觀與演繹推理共融,深刻理解了算理的本質,讓學生深刻的感悟到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v觀整節課,充滿著濃濃的探究味道,濃濃的數學味道,師生思維和諧互動,能時時碰撞出火花,學生的數學思維不斷的跟進,不斷的走向深處。
南京市月華路小學的譚長存老師整節課堂的設計很豐滿,對課堂的調控把握很到位,靈活大氣,令人驚嘆!一個個游戲環環相扣,教學環節設計精心,整堂課氣氛活躍,同學們積極參與,成為了課堂上的“小主人”,譚老師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空間,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中體會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并且會在具體的情境中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出定向性的描述,在活動中獲得數學知識,探索數學思想并獲得結論,在活動中體會成功的喜悅。
南京市共青團小學的劉正娟老師的課堂教學結構合理,設計巧妙?v觀這一節課,教師始終以基礎知識為起點,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和自我展示,精心設計教學情境,注重精雕細琢,處處可見細節精妙……讓學生不是機械地“跟著重復”,而是生動、高效地在已有的基礎上進行學習、拓展。這樣既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又立足了學生的數學現實,自然、簡潔、高效。
南京市江寧區教研室的戴厚祥老師為我們帶來精彩的報告《從生態課堂走向生態結構化教學》。
譚長存老師講座中介紹到:對于3.0時代的課程目標,需要進行“課堂轉型、教學重構”。“課堂”是一線教師的田園,教師必須牢牢把握“課堂研究”的主旋律,實現課堂轉型。
江蘇省特級教師盧清榮老師和教師發展中心核心組的成員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現場解答。
此次聯合研訓活動,利用強大的技術平臺,突破了時間和地域的限制,使得我們與名師之間的距離更加靠近。他們通過優質的示范課、高質量的講座,向我們傳達好的教育、教學理念,喚起聽課教師的“好奇心”。
睢寧縣教師發展中心王保衛主任在總結中提到:“觀,只能摩其行:思,才能觸其質!”數學教師尤其是數學青年教師不僅要觀摩學習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更要深入的去思考,傾聽、學習優秀教師的理論知識,真正做到以研促教、教學相長!